为什么要去敦煌游学?
敦煌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位于中国西北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一被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平均海拔1100米。敦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上有着光辉的篇章和灿烂的文化,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现存有石窟寺庙遗址、古墓葬群、汉长城、关隘、古城、烽遂、古驿站等文物景点241处。举世闻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莫高窟,千古绝唱的阳关、玉门关、非凡神奇的鸣沙山、月牙泉,具有传奇色彩的渥洼池、三危山、雅丹魔鬼城,尤其是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文化艺术和汉长城、悬泉置的历史遗迹,无不令人心驰神往,留连往返。
自1900年农历5月26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围绕着藏经洞藏经的发现、流散和回归,几乎在世界范围内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剧。
日本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英国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英国;
法国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法国。
而1500年前南朝诗人刘孝先就有“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之佳句。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世界历史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中国的敦煌,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也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在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元代以前数十个朝代的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000余身,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长王旭东先生说:“如果中国年轻人自己都不再能读懂我们祖先有过如此灿烂的文明,我们就算留住了有形的石窟,也失去了文化的根基。”
到敦煌去聆听敦煌语境、用您的慧眼欣赏彩图,用知识精炼文字,用专业思维流露柔美、用您的智慧推进××产业……去敦煌来一次文化审美和视角阅读的盛筵!
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赏析神灵的杰作,让心灵感触神的召唤,去往敦煌感悟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与敦煌相遇源于艺术、行于探索、求于灵感激发,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神奇相遇,何时与敦煌相遇,从××月××日敦煌艺术游学开始……
参考文献:
《向达先生敦煌遗墨》、《敦煌带我去远方》、《敦煌百年--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敦煌学与佛教杂稿》、《敦煌古籍叙录》、《敦煌学术史丛稿》、《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鸣沙习学集》、《敦煌鉴赏精选50窟》、《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这盛世如飞天所愿》、《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藏经洞打开了百年悲欢》、《人类的敦煌》、《大唐西域记》等,以上引用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